源自协助《天国拯救1》汉化大修mod的交流,觉得应该发出来给其他翻译者提供一点参考,毕竟哪怕是老滚也有Brigandine类的盔甲mod。
Brigandine在许多游戏里可能会同时出现在多个部位,但不管是从模型外观还是历史实物上都有很多差别。
腿甲部位中的Brigandine
指的都是那些通过使用外露金属质地的板条和铆钉皮革铆接起来的,但有时候大腿和小腿两个部分会略有区别,从防御优先级考虑,板条会优先加固于小腿部分,所以就会有一些穷哥们只有小腿部分有加固板条,而大腿只存在铆钉和皮革的结合,但不管是哪一者,都至少存在小腿部分的板条。这两样腿甲从制式上来说是同一类的,只不过一个减配,一个标配。从翻译的角度或许可以考虑一些修饰词进行区分。以《天国拯救1》为例,大腿小腿都有板条被称为“Aachen brigandine chausses”——参考翻译为“亚琛铆接护胫”或者“亚琛铆接胫甲”。 只有小腿有板条的腿甲则被称为“Riveted chausses”——“铆接护胫”“铆接胫甲”。从英文命名也能看出战马也是混乱的,个人认为将Brigandine用于腿甲部分稍微有点歧义。这个词多用于胸甲以及与之配套的肩甲。
肩甲和胸甲部分
他们的工艺又是另一个风格,表面上是一层有一定厚度的纺织物和铆钉,而在它的背面是一片又一片,平行展开的金属片,注意这里已经是“金属片”了和腿甲上的“金属条”有这本质的不同,这些金属片通过铆钉连接在纺织物上。胸甲和肩甲之所以建议和其他部位区别开来,就是因为模型外观上差异很大,它现在被更多的叫做“布面甲”,就是因为那层铁甲是暗藏在所谓的“布”后面,再通过铆钉连接。

比如中国明清时期的“布面甲”,你可以把肩甲和胸甲的Brigandine翻成“布面铁甲”或者”板甲衣“,因为Brigandine的前身是coat of plates,它是从他进一步发展进化演变过来的,在游戏建模里也有一些更早期的板甲衣,虽然他们都被命名为Brigandine。

《天国拯救1》中被战马删去的一类早期板甲衣,可以看到其中有明显的块状痕迹,就是暗藏在内部的甲片。可以看到这个时候他们的表面并没有类似织物的东西,他们更多的被称为coat of plates板甲衣,而不是Brigandine。
同时这些早期板甲衣在战马里有一些相对来说“奇怪”命名,Dark plate-armour jacket中的Jacket,但Jacket夹克可能也便于现代人理解,这里战马的模型有些小问题,缝隙太大了,抗推力刺击能力都比较弱。1361年维斯比战役的实物缝隙要小得多,也就是说这类盔甲对于《天国拯救》来说,也已经严重过时了,这类板甲衣活跃于13世纪-14世纪中叶,对于15世纪初期的波西米亚已经落后几十年了,不过鉴于这类盔甲大多来自天国拯救中的强盗,也算是满合理的。
Brigandine大概有两个主要分支,往大了做和往密了做。
游戏中以亚琛和米兰为主的两大风格或者说产地,毕竟盔甲出自铸甲匠,而一些大型城市有着集中的铸甲产业,比如亚琛,米兰这样。亚琛款它的甲片更多更小拼接点更密,我个人觉得它的“衣”属性被削弱了,所以个人译作就是“布面铁甲”。但值得一提的是,《天国拯救》中的亚琛款更多取材自"Leeds brigandine",源自1470年左右的意大利,后来以Leeds地名命名的Royal Armoury。它的辨识特征很多,肉眼可见的“铆钉构成的一个类三角的图案”,中间开胸和开背进行穿戴。所以其实它更多见于意大利地区,而不是神圣罗马帝国所在的德意志or波西米亚地区。更不要说它穿越了50年来到天国拯救。至于铆钉和皮带扣中的金属不一定都如游戏一样只有铁,历史上也大多运用铜来更抗腐蚀。

米兰款顾名思义它的产地来自米兰,除了Brigandine,有时候也会被称为“corazzina”。又因为它被藏于慕尼黑的the Bavarian National Museum,所以有时候它会被称为“Munich brigandine”。它的甲片更少且单个甲片面积更大拼接点也更少,观感上衣物属性比较明显。所以个人译作“布面铁甲衣”。 当然你也可以都统称布面铁甲衣。
它的辨识特点也很明显,胸部有着一个巨大的体腔,配着外扩的大裙边,中间两个由铆钉构成的半月状的图案,(至于那个花状的铆钉螺帽倒不一定是这款的专属)。
但比起Brigandine或许它在某些程度上更像“板甲”,因为在内部,它不再是一个个甲片了,其中的胸部部分,那个巨大的隆起是几块完整的实心铁块而不再是一个个甲片。
库曼人的Brigandine
《天国拯救1》中库曼人中也有一些被称为Brigandine的盔甲,我不太懂东方的盔甲,不知道这个命名是否合理。它这个实物似乎是基于被称为“Eastern brigandine”设计的,我查阅到的资料里它被称为khatangu degel,这应该是蒙古语?意思大致为“像钢一样坚硬的背心”。13世纪左右开始在蒙古帝国里发展并推广至其疆域范围。与西方中的“Brigandine”不同的是,它们大多由大块的皮革制成的片状硬板构成,再由铁丝?or其他绳类串联扎系固定在一起。我猜测战马之所以没有把他命名为Lamellar,应该它是用一片一块的皮革编织扎帮而成,而不是如同Lamellar一样有大量细小的甲片编织扎帮而成,他想做一下区分之类的。不过Lamellar中也有皮札甲,比如游戏中的Light Lamellar就是皮札甲,不过他们看起来确实不太是一个东西。可能也是因为这样战马把它命名为Cuman Brigandine。所以这里的Brigandine可能他更适合被翻译为“库曼皮甲”or“蒙古皮甲”。


额外的一些翻译解析:
至于为何不采用“钉甲”翻译,相比战马官方的“鳞甲”。“钉甲”算不上翻译错误,只是可能并不能让玩家或者读者第一时间知道它是什么东西。我给你举个例子,ORC的翻译,抛开托尔金本人的翻译注解不谈,单论ORC翻成奥克和半兽人,翻成奥克的情形前提是读者或者观众玩家是知晓ORC本义的,他才能一看到奥克就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。 而翻成半兽人,哪怕是不知道ORC词的人,也能知道这个词大致在讲什么,虽然可能不准确,但他至少应该明白这个词说的不是一个人类而是另一个生物。 钉甲之于布面铁甲衣也是如此。因为用铆钉的盔甲种类很多,哪怕是那些板胸甲也是用铆钉和闭合活动件连接的。而布面铁甲衣同时描述了“铁甲”和“布面”两个属性。至于悦耳和顺口方面,布面铁甲衣确实稍显冗长了,但为了更多的描述,也许你能有什么更好的兼顾两者的翻译。
当然如果你是汉化者,你有权决定朝什么翻译方向和选择。
最后在《天国拯救1》汉化大修中,作者最终采用的是“布面镶板甲”,以下为汉化作者阐述“布面的但是里面镶了板,更直观一点,镶钉甲的话相应的就没有那么直观。”
这是汉化大修mod的链接,欢迎大家指正捉虫!
https://www.nexusmods.com/kingdomcomedeliverance/mods/1581?tab=description